暑期“心”旅,快乐启航 | 暑期心理调适指南
发布时间:2025-07-03 发布者:立志中学
亲爱的同学们、家长们:
蝉鸣渐起,暑假将至。告别紧张的校园生活,暑假的美好扑面而来。暑假就像一场特别的旅行,充满了自由与未知。同学们在享受惬意时光的同时,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小困扰,比如过度放松后的焦虑、社交减少的孤独感等。如何度过一个安全、充实且富有意义的假期?请收下这份暑期心理健康调适指南吧!
学 生 篇
合理规划,劳逸结合。告别紧凑的课程表,暑假的自由让人雀跃。在漫长的暑假生活里,同学们要学会合理规划才能让假期更有意义。建议同学们可以制定一份计划表,将假期拆解,比如上午可以安排时间学习新课或巩固薄弱学科,下午可以进行游泳、跑步等运动,或者可以用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特长项目。当学习、运动和娱乐能合理协调时,同学们的假期就能收获知识与快乐双重“果实”,才能实现真正的劳逸结合。
避免沉迷,电子产品。在假期中,同学们将会有更多的自我掌控时间,但手机、平板等电子产品的诱惑无处不在。如果假期沉迷电子产品,放纵刷手机,就容易陷入“越玩越累”的怪圈,甚至在开学后会患上“电子依赖症”。建议提前规划使用清单,给自己设置“无屏幕时段”,或者建立“替代清单”,比如想玩游戏时,可以尝试做手工、学烹饪来替代,学会将电子产品作为辅助工具,用行动转移注意力,用真实体验充实生活,而不是让电子产品掌控自己的假期。同时要注意不浏览非法、不健康的网站及平台,警惕电信诈骗,避免个人信息、钱财等被盗用。
制定计划,提升自我。暑假是实现“弯道超车”的黄金时间。同学们要告别漫无目的的假期,用计划点亮成长之路。大家可以围绕学习与成长,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提升计划,让假期充满目标感。比如可以将假期划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为梳理薄弱学科,制定学习方案;第二阶段为按制定的计划执行,同时穿插技能学习;最后一个阶段为复盘总结、查漏补缺。当同学们把计划变成习惯,在假期中不断突破舒适圈,就能帮助自己在稳步前行中实现自我蜕变。
积极沟通,增加感情。想让暑假时光更温馨,积极沟通不能少。暑假里,和家人、朋友的相处时间增多,积极沟通是增进感情的法宝。同学们要主动和家人沟通,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,可以和父母沟通学习计划,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;也可以和同学畅谈理想或分享假期计划。当和父母遇到摩擦时,先深呼吸,心平气和地表达需求,学会用沟通架起情感桥梁,让暑假被爱与温暖包围。
觉察情绪,寻求支持。暑假生活丰富多彩,情绪也会“五彩斑斓”。在暑假自由时光里,同学们不要忘了关注自己的情绪哦!当焦虑、委屈突然出现,不要急着逃避,同学们可以给自己几分钟,静静感受它。不要把情绪藏在角落,可以找家人倾诉烦恼、找同学分享自己的困惑、参加兴趣活动转移注意力、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。希望同学们能主动寻求支持,重视内心感受,用积极心态拥抱美好的暑假生活!
家 长 篇
制定计划,让假期更从容。暑假开启,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,帮助孩子告别“混乱模式”。首先可以先倾听孩子的想法,确定假期目标,同时结合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,制定劳逸结合的时间日程表。比如每天安排固定的学习时段、运动时间和自由探索兴趣爱好的时间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意愿,清晰的假期规划不仅能增强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,还能减少假期焦虑,帮助孩子在假期有序成长,收获充实与快乐。
接纳情绪,让陪伴更温馨。暑假亲子相处时间增多,孩子的情绪也可能“上线”。家长们要温柔呵护孩子的情绪,当孩子出现烦躁、沮丧或抱怨、哭闹时,记住要做的不是追问原因,不评价对错,而是要学会真诚接纳。允许孩子释放情绪,用共情代替指责,用接纳的心态陪伴,让孩子在被接纳的氛围里感受家庭的温暖。
正确看待,关注心理健康。暑假是亲子相处的美好时光,也是家长需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期。不要把孩子的情绪低落、烦躁不安,简单归结为“想太多”,更不要把孩子偶尔的沉默寡言当作“青春期叛逆”,这些很可能是孩子心理压力的信号。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活动拉近距离,创造轻松的沟通氛围,以开放的姿态和孩子交流,必要时要学会寻求专业的帮助。只有正确认识、积极应对,才能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,让暑假成为充满希望的旅程。
暑气渐浓,时光正好。愿同学们在这段时光里既能享受自由,又能悄悄积攒成长的力量。不要让手机等电子产品偷走所有闲暇,也不要让制定的计划只是停留在纸上。当遇到小情绪时,不妨停下来深呼吸,让身心在张弛中找到平衡。祝愿所有同学都能让心灵跟着脚步慢下来,去感受、去发现、去热爱,悄悄成为更好的自己。